持仓超62亿,兴全重金“押注”立讯精密

2025-01-26 汪鹏
71917
持仓超62亿,兴全重金“押注”立讯精密

AI热度的持续高涨,叠加消费电子的复苏,让不少基金经历选择将立讯精密纳入重仓股,兴全基金便是其中之一。从披露的数据来看,兴全基金已经连续多个季度加仓立讯精密,四季度报告显示,兴全基金合计持有立讯精密市值达62亿,位列第一重仓股。


持仓超62亿,兴证全球基金(以下简称“兴全基金”)“押宝”立讯精密。



随着2024年四季报陆续披露,各大基金经理的最新调仓动态也随之浮现,梳理季报后发现,果链巨头立讯精密悄然成为兴全基金的“心头好”。根据Choice数据,持有立讯精密股份最多的十个基金中,兴全基金旗下的产品占据了半壁江山,合计超过62亿。



事实上,作为消费电子行业龙头立讯精密近些年不断拓展自身的商业版图,目前公司产品覆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信电子等三大领域,并且公司持续进行垂直整合,形成零组件-模组-系统的布局。



积极谋划多元化布局的背后,是立讯精密为摆脱过于依赖苹果所做出的努力。




兴全基金62亿“押注”果链巨头



作为果链巨头的立讯精密,获得了兴全基金真金白银的“力捧”。



根据Choice数据,在已披露的基金四季报中,兴全基金共有23只产品持有立讯精密,持有1.53亿股,合计持仓市值为62.33亿,成为兴全的第一大重仓股。



而在三季度,兴全基金持有1.15亿股立讯精密,这也意味着,在单四季度兴全加仓了3800万股。



四季报中,兴全合润、兴全商业模式优选持有的立讯精密股份最多,持有市值分别为16.62亿、12.55亿。



此外,兴全趋势投资、兴全新视野定开、兴全合宜也分别持有9.49亿、9.05亿、5.43亿,合计约53亿。



以谢治宇管理的基金为例,兴全合润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立讯精密、宁德时代、晶晨股份、海尔智家、巨化股份、恒玄科技、蓝思科技、鹏鼎控股、海大集团、梅花生物。



对比去年三季度,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新增恒玄科技、蓝思科技、鹏鼎控股、海大集团,与此同时,澜起科技、水晶光电等股票退出前十大重仓股。此外,该基金在去年四季度对立讯精密增仓932.43万股,一举跃升为第一大重仓股。



立讯精密还出现在谢治宇旗下兴全合宜的前十大重仓股中,在四季度被加仓422万股。具体来看,其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小米集团-W、宁德时代、晶晨股份、海尔智家、高伟电子、立讯精密、巨化股份、恒玄科技、阿里巴巴-W、中芯国际。



与上一季度相比,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新增小米集团-W,巨化股份,恒玄科技,阿里巴巴-W,中芯国际;其中小米集团-W持仓占比6.16%,为该基金第一大重仓股;澜起科技,水晶光电,公牛集团等退出前十大重仓股。



不过,立讯精密去年四季度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并不如人意。据同花顺数据,立讯精密整个四季度的跌幅达6%



对于自己重仓的原因,谢治宇也在报告中表示,三季度末国内宏观政策表述转向,股票市场流动性和风险偏好明显改善,四季度随着宏观逆周期调控政策逐步推出,汽车、家电等内需行业基本面止跌企稳。



事实上,不止兴全一家基金公司看中立讯精密。根据私募排排网统计,2024年末立讯精密被1115只基金重仓持有,同时位列2024年四季度公募基金重仓A股榜第13位,各大公募基金持有立讯精密股份的市值达392.39亿。




“转航”中的立讯精密



从谢治宇的表述中能看出,立讯精密获得大量基金青睐的背后,除了消费电子行业的复苏,似乎也有着公司不断拓展新业务的影响。



以汽车业务为例,公司对于该赛道的布局早在2008年便开始了,立讯精密以Tier2的身份入局汽车线束。此后五年间,公司先是用9800万元收购源光电装55%股权,再以4000万元“拿下”德国Suk100%股权;至此,公司经营开始覆盖汽车电子和汽车配件。



2018年后,立讯精密布局速度加快,先是大股东收购德国采埃孚车身控制事业部,公司借此涉足智能汽车,紧随其后,公司携手速腾聚创研制激光雷达,并与广汽设立合资公司——立昇智能,布局智能座舱。



此外,立讯精密也于2022年同奇瑞战略合作,并在此基础上组建合资公司为自身汽车核心零部件业务提供研发设计、量产平台及出海口。



2024年中报,立讯精密旗下代表汽车业务的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主营收入仅47.56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较2023年上升0.61个百分点,但也仅有4.6%说明公司目前“含车量”依然不高。但是立讯精密发展汽车业务的决心很坚定。公司在2023年年报中提及,其目标是在未来三个五年内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Tier1(汽车一级供应商)领导厂商。



近来,立讯精密的相关布局更是不断加快,2024913日,立讯精密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以5.2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41.3亿元的价格收购德国汽车线束厂商——莱尼公司50.1%股权及其全资子公司Leoni K的全部股权。



此外,2025123日消息,立讯精密宣布在河南设立全资子公司立讯精密工业(河南)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涵盖汽车零部件研发与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及销售、家用电器研发与制造等多元化业务。



国海证券对此表示,汽车业务享受赛道和国产替代红利,外延并购助力公司打造Tier1平台。汽车新四化趋势明显,国内新能源车企崛起有望带动公司份额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立讯精密在通讯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业务板块持续发力。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期间,立讯精密通讯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营收占比呈现连年上升趋势,分别为2.12%6%6.27%。截止2023年,该业务实现营收规模达145.4亿元。2024年年中,该数据的营收占比进一步提升至7.21%




多元化布局摆脱苹果依赖



王来春大力布局汽车业务,除了该赛道“钱景”无限,似乎还有着摆脱果链依赖症的想法。



1967年,王来春出生于广东汕头的一个农村家庭。15岁时,因家境窘迫,王来春无奈辍学。1984年,改革开放浪潮席卷全国,王春来也来到深圳,进入日本三洋在深圳蛇口的工厂打工,第一次接触到了电子制造业的代工业务。



1988年,郭台铭在深圳成立富士康,王来春成为首批员工之一,接触到了连接器业务,这也是她后来创业的起点。时间来到1997年,王来春选择离开富士康,与其二哥王来胜一起自主创业。公司成立之初主要生产连接器,最初为富士康等代工厂提供下游供货,用于电脑连接器生产。



2010915日,立讯精密成功上市,由此带来的资金,成功帮助王来春打入苹果产业链,获得发展良机的同时,也令兄妹俩成功发掘了并购这条快速扩展之路。



据悉,2011年,王来春成功收购了昆山联滔电子,由此公司日后成为了苹果产业链企业之一,201415年公司业绩受此影响,迎来一波爆发;2016年,立讯精密成功拿下苹果无线耳机AirPods的订单,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苹果产业链中的地位。



由于立讯精密的发展和苹果不断深度捆绑,也让公司的业绩出现一定的“脆弱性”。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立讯精密营收分别为1539亿元、2140亿元、2319.0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71亿元、91.63亿元、109.52亿元,其中苹果贡献的收入占比分别为74.09%73.28%75.24%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立讯精密选择进一步深化在客户、产品及业务的多元化路线,而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发展通讯及数据中心业务和汽车业务。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