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效益质量齐升!江苏银行如何构筑韧性增长护城河?

2025-04-23 环球老虎财经
14404
规模效益质量齐升!江苏银行如何构筑韧性增长护城河?

2025年,面对存贷利率持续下行、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经营环境,江苏银行逆势实现规模、效益、质量三维度均衡发展。经营数据显示,该行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08.15亿元、归母净利润318.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78%、10.76%,不良贷款率更是降至0.89%。


在存贷利率下行、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中国银行业正在经历深度分化。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商业银行如何提升经营韧性应对压力测试?又该怎样把握战略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



418日晚间,作为城商行“优等生”的江苏银行发布了2024年度报告,以一份亮眼的高质量财报给出了答案。



报告显示,该行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808.15亿元,同比增长8.78%,实现归母净利润318.43亿元,同比增长10.76%,实现了稳健“双增”,持续稳居上市银行第一方阵。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期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0.89%,在行业资产质量承压的大环境下展现出极强的风险管控能力。



这种规模、效益与资产质量的协同提升,既彰显了江苏银行在复杂经济环境中的经营韧性,也为同业机构应对市场波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发展范式。



深入剖析这一发展范式可见,江苏银行实现三维度均衡增长的关键,在于其以高质量发展战略为轴心,通过持续检视经营得失、实施动态优化策略,从创新驱动、管理升级、战略转型中挖掘增长动能,最终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系统。




息差企稳,凸显经营质效



一直以来,净息差都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核心风向标。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末,商业银行净息差分别为2.08%1.91%1.69%,累计收窄39个基点;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末,这一指标进一步降至1.52%,环比微降1个基点,同比收窄17个基点,行业面临的息差压力持续显现。



在宏观经济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如何应对净息差收窄、保持合理利润空间并实现稳健经营,成为当前银行业亟需破解的核心课题。



作为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江苏银行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强化风险管理、精细化定价管理等多维度举措,率先在息差管理上展现韧性——其净息差已显现企稳迹象。



数据虽无言,却最具说服力。截至报告期末,江苏银行净息差为1.86%,息差降幅从上年同期的34个基点大幅缩减至12个基点,无论是绝对值还是收窄幅度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净息差的边际改善直接带动利息收入回暖,财报显示,2024年末该行实现利息收入559.57亿元,同比增长6.29%,在行业息差承压周期中展现出较强的收入稳定性。



在息差收窄的行业趋势下,非利息收入的增长成为银行盈利的关键缓冲带。江苏银行主动优化业务结构,非息收入对营收的贡献度持续提升。



具体来看,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实现44.17亿元,较往年同期稳健增长;更值得关注的是,该行在投资端展现出卓越的资产配置能力,报告期内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分别达到146.50亿元、37.55亿元,共同构成非息收入增长的核心支柱。



得益于“利息净收入稳基本盘、手续费收入扩增量、投资收益挖潜力”的三驾马车协同发力,江苏银行盈利韧性充分显现: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08.15亿元,同比增长8.78%;归母净利润318.43亿元,同比增幅达10.76%,净利润增速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此外,在银行业中,ROEROA是衡量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反映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高ROEROA表明银行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创造更多价值。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银行业平均ROE降至8.10%2023年下降1.1个百分点,ROA降至0.63%2023年下降0.05个百分点



与之相比,江苏银行年化ROEROA分别提升至13.590.91,两项指标均持续稳居行业前列,彰显出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与价值创造水平。




业务转型,重塑增长极



对于江苏银行而言,其息差企稳、业绩稳步提升的背后,正是对公业务与零售业务双轮驱动、协同升级的战略成效显现。



立足江苏本土,江苏银行长期深耕对公业务,依托地方经济特点与自身资源禀赋,构建起服务实体经济的立体化金融支持体系。



在科创金融领域,该行以数智化转型为突破口,推出科创e等创新产品,通过全流程数字化手段实现科技企业授信自动审批、直通放款。



针对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该行进一步优化科创融分层分类服务体系,打造高企贷”“专精特新贷等覆盖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产品矩阵,并围绕科创技术攻关重点领域,创新推出卡脖子专项贷、科学仪器贷等特色产品,精准解决科技企业融资痛点。



绿色金融是江苏银行对公业务的另一张特色名片。围绕美丽江苏建设目标,该行率先出台专项行动方案,以减污、降碳、扩绿、增长为主线,创新排污权质押融资、绿色资产证券化等多元化融资模式,有力支持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等重大工程。



一系列精准施策让江苏银行在重点领域成果丰硕截至报告期末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3033亿元,同比增长19.41科创贷款余额2326亿元,同比增长22.80%,绿色融资规模超过5509亿元,同比增长22.40%,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2105亿元,同比增长21.36%,切实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主力军



相较于传统同质化的存贷业务,零售业务因客户粘性强、抗周期能力突出,成为银行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长坡厚雪



江苏银行敏锐捕捉这一趋势,持续深耕零售领域,通过优化业务结构、提升零售及非息收入占比,加快向轻型银行转型。



2024年,该行零售转型持续深化,以财富管理为核心抓手,秉持全客群、全渠道、全产品发展理念,依托数字化技术构建一站式财富管理服务平台与客户全生命周期运营体系,通过智能投顾、精准客户分层等手段提升服务效率与客户体验。



从经营成效看,该行零售业务护城河持续加固截至报告期末,零售存款余额攀升至82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21%;零售贷款余额达6748亿元,保持稳健增长。在财富管理领域,该行AUM1.42万亿元,位居城商行首位




智慧进化,厚积内生动力



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



作为一家深植互联网大数据基因的银行,江苏银行敏锐地捕捉到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脉搏,以数字化转型为方向,强化AI赋能,不断深化金融业务与科技的有序融合,不仅锻造并提升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也为客户提供了更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具体来看,在对公端,江苏银行利用金融科技搭建供应链金融平台,大力发展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并升级推出了“苏银e链”服务体系,覆盖企业日常经营涉及的订单类、应收类、预付类、存货类四类场景,有效盘活了产业链资金的流通。截至2024年末,江苏银行的供应链贷款余额已超过2200亿元。



在零售业务方面,江苏银行以生活领域为切入点,推出了智能合约驾培、地铁乘车、智慧校园、智慧农贸等多种场景应用,将智能化服务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时,江苏银行加快推进业务的线上化、智能化、集中化进程,通过网点的智慧化改造,将主要业务功能迁移至智能柜台,释放了更多柜面资源,为客户带来了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



此外,江苏银行还将数字化能力与财富管理能力深度融合,以手机银行APP等渠道为突破口,覆盖用户投资旅程中的各个阶段,解决了客户找基难、选基难的问题。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江苏银行手机银行App的月活跃客户量已超过700万,位居城市商业银行首位



随着银行业务逐步实现数字化,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也在同步演变。因此,银行必须不断升级其风险应对策略以适应这种变化。



在风险防控方面,江苏银行通过深化大数据的应用提升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能力,并自主研发了“智慧小苏”大语言模型,为全行风控领域的数智化转型提供支持。



例如,在处理企业贷款申请中的贸易合同审核时,“智慧小苏”的语义理解和OCR技术能够迅速扫描非标准格式的合同,提取诸如供需双方、签订时间及交易物品等重要信息。



基于这些信息构建的风险控制模型可以智能检测合同双方的信息,并对高风险交易发出预警。自系统上线以来,已处理了数千份合同,文本提取准确率高达95%,大大简化了质检流程,提高了合规性审核的效率。



在此背景下,江苏银行资产质量持续优化。截至2024年年末,江苏银行不良贷款率0.89%,处于上市以来最低水平。



总体来看,江苏银行以净息差管理稳根基、以对公与零售双轮驱动拓增量、以数字化转型谋未来的实践,不仅为自身构筑了抵御压力的经营韧性,也为中国银行业提供了“难中取进”的发展范本。



未来,随着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这家深耕本土、放眼全局的金融机构,或将在服务实体经济的新征程中,书写更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