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本出手救场,亚开行、国际金融公司联手“输血”复星联合健康

2025-04-02 张博然
49220
国际资本出手救场,亚开行、国际金融公司联手“输血”复星联合健康

国际资本的加持,让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站在了聚光灯下。近日,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宣布引入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两大国际投资机构,共同增资5.4亿元,成为首家同时获得这两家国际金融机构战略投资的中国保险公司。而在获得国际资本加持的背后,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的偿付能力消耗过快、股东债务危机以及关联交易等问题不容忽视。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引入了两大国际资本。



331日晚间,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第三大股东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与国际金融公司(简称“IFC”)、亚洲开发银行共同签订《股份认购协议》,三方将各自出资2.7亿元人民币,分别认购复星联合健康保险1.05亿股新增股份。



若本次增资顺利完成,国际金融公司与亚洲开发银行的持股比例将从零提升至10.4%,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也将成为首家同时获得这两家国际金融机构战略注资的中国保险公司。



数据显示,自成立以来,复星联合健康保险保费规模呈现跨越式增长,短短8年,已从2017年的0.5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2.26亿元。



然而,在业务高速扩张的同时,公司偿付能力指标持续承压。数据显示,该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从2021年的143%降至2023年的56%,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也由156%下滑至111%,逼近监管红线。



尽管2024年通过增资4.98亿元使核心偿付能力短暂回升至146.86%,但最新预测显示下一季度该指标将骤降近30个百分点,长期偿付能力仍面临严峻考验。




获国际资本青睐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正在筹划新一轮增资。



近日,复星医药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公告显示,董事会同意公司出资2.7亿元认购复星联合健康保险1.055亿股新增股份,每股价格约为2.56



这是该公司年内第二次对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进行增资。20245月,金融监管总局同意复星医药以2.49亿元认购复星联合健康保险9722万股,持股比例为14%



因此,若本次增资顺利完成,复星医药累计出资额将达5.19亿元,持股比例将提升至20.05%



值得一提的是,本轮增资除了复星医药参与外,还出现了两个新面孔。据复星医药披露,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与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共同签订《股份认购协议》,拟各自出资人民币2.7亿元分别认购复星联合健康保险1.05亿股新增发行股份。若增资顺利完成,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的持股比例将从0上升至10.4%



这两位投资者来头不小。据了解,国际金融公司为世界银行下属机构之一,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专注于新兴市场发展的国际开发机构,而亚洲开发银行是致力于促进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发展中成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区域性政府间金融开发机构。



回溯最近一次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金融机构的投资活动,还是在2024当年9月,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正式批复,同意公司注册资本由50亿元增至52.15亿元。此次增资,全部由国际金融公司出资2.15亿元,持股比例为4.12%



此外,2023国际金融公司还曾计划向新网银行提供金额为10亿的贷款2015年邮储银行宣布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国际金融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融资。2001年,国际金融公司曾投资参股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控股股东南京银行。



相比之下,亚洲开发银行在中国直接投资金融机构的情况较为少见。中信证券数据显示,亚洲开发银行在中国的投资项目超过1200个,总额接近50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交通、农业、能源和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




为何看上复星联合健康保险?



引得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同时入股的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是国内第六家专业健康险公司,被誉为专业健康险公司七子之一”。



从成立时间看,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迄今为止年仅8岁,主要开展各类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意外保险业务,经营区域包含广东、北京、上海、四川、江苏、重庆等地。



当前,复星系合计持有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的股权比例为28.4%。此次增资完成后,复星医药的持股比例将从14.00%增至20.05%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将从14.4%下降至9.89%复星系的持股比例将微升至29.94%



背靠复星系”,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虽成立时间较短,但业务方面却有较快增长。特别是复星医药覆盖全国的超300家医疗机构服务网络,或有助于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推进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平台



在保费收入上,2017年至2023年,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0.59亿元、5.20亿元、18.19亿元、24.54亿元、37.14亿元、38.79亿元、41.25亿元,年度复合增长率超100%



在盈利方面,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并没有受限于七平八盈定律,其成立第5年即转正,并实现了连续3年微盈利。2017年至2023年,该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为-0.45亿元、-0.87亿元、-0.39亿元、-0.74亿元、0.20亿元、0.63亿元、0.23亿元。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公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24年,该公司实现52.26亿元保险业务收入,增速达26.69%实现0.44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91.30%报告期内,公司投资收益率达到6.54%,而综合投资收益率更是高达16.18%



此外,与寿险保更多提供经济补偿不同,健康险保,可以为被保险人提供医疗资金。因此,健康险的发展与医疗体制的变化息息相关。



随着DRG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丙类药目录拟纳入惠民型商业健康保险等一系列新政策的推出,未来我国商业健康险有望缓解行业利差损困境并在DRG催化下进入增长新纪元



据方正证券研报显示,预计2023年至2030年中高端医疗险CAGR可维持在25%30%,医疗险合计CAGR有望维持在12.5%左右。




偿付能力承压



规模快速扩张之际,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的资本金亦消耗过快,偿付能力也因此承受较大压力。



年报显示,2021年以前,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的偿付能力均维持在150%以上。不过,2022年开始,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的偿付能力急转直下。



2022年末,该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14%,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57%分别较上年末下降42个百分点86个百分点。



2023年末,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进一步降至56%111%逼近监管红线”。



在此背景下,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曾在2021年、2023年筹划增资,无奈增资计划均泡汤,只能通过接受捐赠的方式,从股东处获得现金6.5亿元,用于补充资本实力。直至2024年增资4.98亿元终获监管核准,公司才真正实现首轮增资成功。



增资成功暂时缓解了公司偿付能力,不过从长远看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偿付能力的下行压力仍是困扰其发展的短板。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核心偿付能力下季度末预测数为146.86%,下降近30个百分点。



此外,部分原有股东陷入窘境,也是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忧虑之一。



作为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的第二大股东,广东宜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21年因陷入合同纠纷,被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将其持有的复星联合健康保险19.5%股权进行司法拍卖,用于清偿债务。



无独有偶,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的另一股东重庆东银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也因资金链断裂陷入债务危机所持股份也被全部冻结。



值得注意的是,复星联合健康保险与复星系的关联不仅体现在股权层面。



例如,202517日,复星联合健康保险通过一级市场申购了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交易金额达3000万元。而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正是复星医药和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



此外,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披露的年报显示,该公司还通过信托投资计划向关联方上海复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武汉复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分别注资5000万元和8000万元。



若本次增资成功落地,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将在这场资本长跑中获得更多腾挪空间。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