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交行欲发行科创债,规模合计达200亿


5月12日,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相继发布公告,宣布拟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两家银行的发行规模均为100亿元。截至目前,已有10余家银行宣布发行科创债,累计发行规模达750亿元。
5月12日,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相继发布公告,宣布拟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两家银行的债券基本发行规模合计达200亿元。
分别来看,农业银行拟发行的科创债规模为100亿元,附不超过100亿元超额增发权,债券期限为3年。募资将用于发放科技贷款,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交通银行发行的科创债规模同样为100亿元,其中,品种一基本发行规模为50亿元,期限为3年;品种二基本发行规模为50亿元,期限为5年。品种一和品种二的合计增发规模不超过100亿元。
除上述两家银行外,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公布了发行、承销或投资科技创新债券的情况,粗略统计,银行业当前科创债的发行规模累计已达750亿元。
银行之所以如此密集地发行科创债,离不开政策层面的支持与引导。
在5月7日,国新办举行的“一揽子金融政策”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更新了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的公告: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新增支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作为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主体,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投融资;新增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募集资金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紧接着,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也发布了《关于推出科技创新债券,构建债市“科技板”的通知》,正式面向金融市场推出科技创新债券。
而此前科创债发行主体均为非金融企业,政策发出后,不仅银行纷纷宣布发行科创债,券商和股权投资机构也在积极筹备科创债发行工作,如招商证券、中信证券、亦庄投资等,并预计年内科创债发行节奏还将提速。
有券商分析师表示,在政策引领下,债券科技板将成为未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之一。此外,通过科技概念来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等三类主体发行债券,有望改善当前科创债市场央国企为主导的发行人结构,科创债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或成为2022年以来“资产荒”持续蔓延背景下的破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