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合并后,当下的吉利比以往更具价值


自去年9月《台州宣言》发布至今,吉利控股集团的每一次改革动作皆被外界高度关注。近期,吉利控股集团麾下乘用车业务主体之一的吉利汽车正式宣布将私有化合并极氪,标志着战略整合进一步纵深,也意味着其“内涵”正在显著提升。
吉利再迎里程碑时刻。
7月15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吉利汽车将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根据相关公告,假设极氪私有化全部以现金方式进行,该笔交易最高将斥资172亿;交易完成后,极氪将成为吉利汽车子公司。
据悉,极氪目前在美股上市,自成立以来,便身肩吉利“转舵”高端纯电赛道转型的重任。通过与吉利汽车合并,极氪或能在未来收获充沛资源保障,并取得更多协同增效的可能性。
当然,此次吉利的“大动作”并非空穴来潮;2024年9月,吉利控股集团重磅发布《台州宣言》,着重强调了整理业务条线的意愿,提出进行战略聚焦。现如今,吉利汽车私有化合并极氪的推进预示着这一宏大战略正在加快落地的步伐,有望对吉利提升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硬实力”起到正面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吉利也提交了一份对于众股东来说可谓“共赢”的合并方案。其中,作为被合并方的极氪,其股东享有现金与股票两项选择权;而身为吉利汽车的股东,则有望享受到公司收购成长性资产所带来的基本面增长“红利”。
点燃极氪发展引擎
作为全球高端纯电市场“引领者”,极氪不仅以其产品品质的“科技感”而闻名,更因其吉利子品牌的称号备受资本市场关注。
据悉,极氪堪称吉利智能新能源赛道的入局“先锋”,同时也是吉利向高端纯电赛道转型的核心抓手。也正因此,多年以来吉利控股集团始终对极氪予以资本赋能,构筑其高质量“基因”。
除此之外,吉利控股集团也于2024年11月发起极氪与另一子品牌领克的整合,并用时三个月高效推进收购、注资等细则事项。
交易完成后,领克51%权益归属极氪,并成为极氪非全资附属公司。由此,极氪、领克双方在产品架构、技术研发、供应链、生产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持续发挥规模效应。
现如今,当合并协议正式敲定,被私有化的极氪将成为吉利汽车全资子公司,并从纽交所退市。而这背后,实则也流露出吉利控股集团对于极氪的新一轮规划。
据了解,本次合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将极氪纳入吉利汽车更紧密的控股架构,打破其原有独立上市可能存在的资源分散、重复投入和潜在竞争。
而借助此次合并,极氪有望获得丰厚资源倾注,其将直接受益于吉利汽车雄厚的财务资源和更低的融资成本,保障在产品研发、供应链、制造、销售网络及全球市场开拓等领域持续高强度投入。
与此同时,极氪亦可以通过被合并进一步与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其他品牌以及诸如亿咖通科技、时空道宇等集团生态企业“牵手”,在核心技术(三电、智能化等)、供应链管理(规模化采购降本)、制造体系(生产经验、质量控制)、销售服务体系(渠道共享、售后网络)及软件生态等层面促进协同增效,提升运营效率及竞争力。
“一个吉利”战略提速
对于吉利而言,推进极氪整合无疑有益于吉利汽车的质地“升维”。
资料显示,未来极氪的“看点”在于P线和Z线两大产品线,车型多为纯电以及插电混动。因此,极氪的成功整合将极大增强吉利汽车在豪华纯电领域的实力和话语权,补强产品矩阵。
而在这基础上,整合所带来的研发、采购、制造、管理成本节约以及运营效率提升,都将直接增厚吉利汽车的盈利能力和财务表现。据悉,合并后公司效益增长获超5%,研发、管理、营销效率有望提升15% ~20%。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汽车与极氪“合体”更预示着“一个吉利”的宏图正在加速实现。
回顾2024年9月20日,在台州国际汽车工博会现场,吉利正式发布《台州宣言》。根据内容,吉利强调了“战略整合”,提出要全面梳理吉利各业务板块,厘清业务定位,进一步明晰各品牌定位,理顺股权关系。
随即,吉利汽车在吉利控股集团发布《台州宣言》问世后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2024年10月9日,吉利汽车CEO淦家阅宣布,将聚集打造银河品牌,将几何正式并入银河品牌。随后,极氪同领克的“强强联手”便公之于众,而承载着两者的极氪科技集团也顺势诞生。
现如今,当吉利汽车合并极氪之后,其业务架构进一步明晰。具体来看,公司已经切分为吉利银河事业群、极氪科技事业群,两大板块的着力点也有不同侧重。
根据国金证券研报,吉利燃油车系原有吉利燃油,分属于吉利品牌,亦可称为中国星系列,分为帝豪、缤(越)、博(越/瑞)、星(越/瑞)等产品,均为燃油紧凑型车型,主打大众化市场。由吉利几何和吉利银河合并而来的吉利银河事业群品牌则定位同样是大众化市场,产品系吉利汽车非极氪、领克的全部电动车之总和。
而极氪科技事业群则定位中高端市场。其中,领克定位个性化,主要销售小型纯电和中小型插混,定价15-25万元;极氪则定位豪华、高端,定价20万元以上。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去年发布《台州宣言》以来,‘一个吉利行动’进展顺利,本次合并(吉利汽车与极氪合并)为吉利汽车更美好的未来打下了坚实基础。”
坚守“共赢”之道
巴菲特曾在致股东信中提及,如果一家公司不尊重它的股东,最终投资者也极有可能以相同的态度回敬它。而吉利显然深谙此理。
事实上,吉利控股集团自创立以来始终将“负责任”作为经营信条;再从本次合并的交易细则来看,吉利汽车最终选择的一纸“共赢”方案也契合集团长期恪守的价值观。
当前,部分中概股出于多重复杂因素选择从美国市场退出,其引发的公司实体解散、股票注销等诸多问题直接使得投资者面临实质性的投资终结。基于此,吉利汽车在选择极氪与合并时是以将极氪私有化为目的,还为极氪股东提供了现金与股票选择的灵活性。
根据吉利汽车公告,对应每股极氪普通股,极氪原股东可选择收取2.687美元现金或1.23股吉利新股(代币股份),对应每股极氪ADS(10股普通股),原股东可选择26.87美元现金或12.3股吉利新股(以吉利ADS形式交付);而每股代价股份发行价为港币17.15元,每股代价股份发行价较股份于紧接非约束性报价函日期前最后交易日在联交所所报的收市价每股港币16.74元溢价约2.4%。
据了解,吉利汽车需最高支付23.99亿美元,折合约172亿人民币,其中约10.48亿美元支付给关联股东;公司最多发行10.98亿股吉利新股,占吉利现有股本10.9%,其中4.8亿股给关联股东。
另一方面,在将身为优质造车新势力的极氪全权纳入麾下后,资本市场对于吉利汽车的基本面预期将再现改观,这对于广大投资者以及公司现有股东而言同样有益。
国证国际在其发布的研报中鲜明指出,看好吉利汽车战略整合,并上调公司2025年-2027年预测净利润至137、181、232亿,上调目标价至26港元。
国信证券也表示将上调吉利汽车盈利预测。该机构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97、3960、4370亿元(原预测分别为3097、3575、4370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8、207、244亿元(原预测分别为137、176、214亿元)。
过去,在秉承“共赢”的理念下,吉利一路穿越风雨,稳健前行。未来,这份坚持将持续推动吉利书写更精彩篇章,助力“让世界充满吉利”的宏大愿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