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胜电子“斩获”150亿订单背后,隐现王剑峰的并购棋局

2025-09-16 张博然
9213
均胜电子“斩获”150亿订单背后,隐现王剑峰的并购棋局

一则150亿元的重大订单公告,将均胜电子推至聚光灯下。通过收购德国普瑞、美国KSS、日本高田等企业,掌门人王剑峰撬动了均胜电子飞跃式发展,但也导致公司背上了沉重的商誉“包袱”。


均胜电子“斩获”150亿大单。



915晚间,均胜电子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近日获得两家头部品牌主机厂的项目定点通知,将为客户开发并提供一系列汽车智能化产品,覆盖全球多个市场。根据客户规划,相关项目全生命周期订单总金额约150亿元,计划于2027年启动量产。



受该消息影响,916日开盘后,均胜电子股价迅速涨停,报收30.48元,公司总市值425.40亿元。



事实上,拉长时间来看,该公司股价在二级市场早已呈现强势上涨态势。截至当前,均胜电子第三季度股价累计涨幅已达74.77%



股价大幅上涨也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身价水涨船高。以2025年上半年收盘价计算,王剑峰所持均胜电子股份市值约为58.22亿元;而按当前股价估算,其持股市值已增至101.76亿元。



据了解,王剑峰有着并购王之称,目前已实际控制均胜电子、香山股份、均普智能3家上市公司,合计总市值达634.08亿元。




150亿大单



916日,均胜电子股价涨停,封单超过12万手,收盘报30.48/股,成交额达17.33亿元,股价创下自20202月底以来逾五年半的新高,总市值上升至425.40亿元。



消息面上,915日晚间,均胜电子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近日获得两家头部品牌主机厂客户的项目定点通知,将为客户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并提供一系列汽车智能化产品,包括CCU和智能网联系统等。



根据客户规划,上述项目全生命周期订单总金额预计约为150亿元,计划于2027年启动量产。对此,均胜电子表示,该定点项目不会对本年度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但有望增厚公司未来年度的业务收入。



根据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均胜电子新获定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金额合计约312亿元。因此,本次子公司所获150亿元订单,相当于上半年新获订单总额的48.08%



此外,上半年均胜电子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8.15%2.99%。按此测算,该笔150亿元订单预计可带来约27.23亿元的毛利润和4.49亿元的净利润。



均胜电子为何能获得如此大额订单?公开资料显示,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与销售。2024年,其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中排名第41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收入计算,该公司是中国乃至全球第二大汽车被动安全产品供应商。



2024年报披露,均胜电子的客户涵盖大众、奔驰、宝马、比亚迪、华为、蔚来、理想、小鹏、小米等众多知名企业,从侧面反映出其市场竞争力。



有意思的是,在915日发布全球汽车智能化大额定点公告之前,均胜电子股价在二级市场上已出现显著上涨。截至当前,其第三季度股价累计涨幅已达74.77%



具体来看,机器人概念或为均胜电子打开了想象空间。今年年初,均胜电子董事长王剑峰提出“再创业,创新前行”的战略口号,将公司定位为“汽车+机器人Tier1”,并将机器人业务视为“第二增长曲线”。



2月,均胜电子孙公司NESINEXT联合黑芝麻智能等企业推出通用人形机器人“灵巧手”产品;4月,宁波均胜具身智能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为均胜电子子公司全资控股。同时,均胜电子宣布与智元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规模化量产。



而在A股股价大幅上涨的同时,均胜电子也正计划赴港募资。87日,该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此为自20251月首次申请失效后的再次递表。




并购的“双面刃”



事实上,均胜电子能够拿下150亿元的大额订单,离不开此前一系列对外并购所打下的基础。



2011年起,均胜电子通过多次战略性收购稳步扩张。当年,公司分两次以共计16亿元收购德国普瑞,获得多项先进的智能驾驶技术,并成功进入宝马、奔驰等高端汽车品牌的供应链体系。



2014年,均胜电子又以1430万欧元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公司IMA,进一步拓展汽车电子业务板块。同年,再度出资9000万欧元收购德国QUIN公司,完善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产业布局,并进入奥迪、保时捷等品牌的供应体系。



2016年,公司斥资9.2亿美元收购美国KSS公司,正式进军汽车安全领域;2018年,再以15.88亿美元收购日本高田的主要资产,借此切入丰田、本田等日系车企供应链。



在这一系列并购的推动下,均胜电子的经营规模迅速扩大。财报显示,其总资产从2010年末的11.24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的641.66亿元,营业收入也从11.25亿元大幅提升至558.64亿元。



然而,随着全球汽车市场逐渐饱和、销量增长放缓,近年来,均胜电子的主营业务增长空间有限。



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历史最高的616.99亿元,但2020年降至478.90亿元,同比下滑22.38%2021年继续同比下跌4.64%。尽管2022年至2024年营收有所回升,但仍未恢复至2019年水平。



此外,相比于营收端,均胜电子利润端的波动更为显著。2021年,均胜电子出现了罕见亏损,亏损额高达37.53亿元。



造成该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并购所带来的商誉减值。例如,2021年因KSS公司业绩未达预期,均胜电子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0.19亿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商誉规模仍达72.93亿元,占总资产的10.70%



除商誉减值问题外,并购还带来了大额的一次性重组与整合费用。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该类费用分别为2.41亿元、1.81亿元、5.50亿元和0.63亿元,对利润持续构成压力。



此外,持续对外并购也对均胜电子造成了一定财务压力。2025上半年,均胜电子总负债为473.44亿元。其中,短期借款61.06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59.12亿元,而货币资金约为72.72亿元。



高负债导致利息支出居高不下。财报显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利息支出分别为9.32亿元、11.21亿元、11.30亿元和5.77亿元。




均胜系操盘人王剑峰



王剑峰是均胜电子并购策略背后的关键人物。



公开资料显示,王剑峰197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从杭州美院毕业后,曾进入汽车紧固件厂工作。2004年,他创立均胜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均胜集团”),并于2011年通过“借壳”辽源得亨,完成了资本市场首秀



目前,王剑峰持有57.50%股权的均胜集团为均胜电子的控股股东,持有该公司5.19亿股;此外,王剑峰本人还直接持有均胜电子0.35亿股。



2025年第三季度,均胜电子股价大幅上涨,使得实际控制人王剑峰的持股市值显著提升。以2025年上半年收盘价计算,其所持股份市值约为58.22亿元;若按当前股价估算,该部分市值已增至101.76亿元。



与均胜电子类似,王剑峰控制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均普智能,其资产也大多通过外延并购获得。



据披露,均普智能成立于20171月,同年6月即以约1.3亿欧元收购关联方Preh GmbH所持Preh IMA100%股权。



同年,该公司再度出手,通过新设德国子公司PIA控股以8991万欧元收购Macarius GmbH全部股权。招股书显示,均普智能的主要业务正是来源于这两次并购。



随着均普智能成功上市,王剑峰的财富进一步攀升。目前,他通过控股57.50%的均胜集团持有均普智能5.60亿股,通过持股99%的宁波韦普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持有1.60亿股,均胜电子也持有979.36万股。总体估算,王剑峰在均普智能的持股市值已超过60亿元。



除均胜电子和均普智能外,王剑峰还通过资本运作成为香山股份的实际控制人。2020年及2023年,均胜电子分两次以合计25.50亿元的价格,将旗下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均胜群英”)63%的股权出售给香山股份。



然而,出售均胜群英股权后,均胜电子转而开始收购香山股份最终拿下控股权



从王剑峰的角度看,通过出让均胜群英63%股权收回现金超过25.50亿元,又以不到10亿元的成本获得香山股份的控制权。一番运作之下,他不仅重新掌握了对均胜群英的实际控制,旗下还新增一家上市公司。



至此,王剑峰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已成功掌控三家上市公司,悄然构建起一个庞大的“均胜”。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