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花13亿买了一张智驾“入场券”

2025-09-26 张博然
33017
奔驰花13亿买了一张智驾“入场券”

智驾资本战再添猛料!奔驰以13.42亿元入股千里科技,拿下1.36亿股,跻身其第五大股东。这家由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掌舵、华为前车BU总裁王军加码的老牌车企,正试图以“智驾”为支点,试图撬动新的增长故事。


智驾市场争夺战“升温”。



925日,千里科技披露,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帆控股”)、梅赛德斯-奔驰(上海)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奔驰数字技术”)分别与华创股份、申万宏源签署《股份购买协议》。



协议显示,力帆控股拟将其持有的合计1.36亿股千里科技股份,以9.87/股的价格转让给奔驰数字技术,合计转让总价约13.42亿元。



奔驰为何会选择入股千里科技?据了解,千里科技前身为力帆科技。自第一代AI创业者印奇出任该公司董事长后,千里科技开始重点发力智能驾驶领域,并从华为引入原华为车BU总裁王军等核心人才。



20256月,千里科技发布面向L2+级的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千里智驾1.0,还同步公布面向L3级、L4级的智能驾驶产品路线图标志其智驾布局正式迈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此外,“智驾”赛道的高潜力,也为千里科技吸引了资本关注。数据显示,截至当前,其股价升至13.15/股,2024年以来累计涨幅达71.90%。若以该收盘价格计算,奔驰本次入股已实现浮盈4.46亿元。



不过,如何将智驾概念转化为实质业绩仍是千里科技的一大考验。从财务数据来看,20232024年、2025年上半年,千里科技扣非净利润分别-1.35亿元、-0.68亿元、-1.34亿元仍处于亏损空间。




奔驰建仓千里科技



近日,千里科技发布公告称,其第三大股东力帆控股将以每股9.87元的价格,协议转让1.36亿股千里科技股份给奔驰数字技术,对价约13.42亿元,所得款项将用于偿还相关债务。



此次股权转让源于力帆控股未按约定完成股票质押回购交易,其质权人申万宏源、华创股份两家证券公司遂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处置了力帆控股所持有的千里科技股份。



若本次交易顺利完成,奔驰数字技术将成为千里科技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升至 3.00%;而原第三大股东力帆控股的持股比例将下滑至 10.68%,仍保持千里科技第三大股东地位。



公开资料显示,奔驰数字技术是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作为奔驰在全球海外最大的数字化研发中心,于20236月由梅赛德斯-奔驰上海研发团队升级而成,正式落户上海金桥。



根据“金桥发布”9月中旬的文章,奔驰数字技术已发展成为德国总部以外覆盖领域最全面、测试水平最高的研发枢纽。



事实上,入股千里科技是奔驰近年来在华投资战略的一个缩影



面对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快速推进,奔驰持续加大相关投入。公开信息显示,近五年奔驰在国内的研发总投资已超过105亿元人民币,并于2024年宣布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追加投资140亿元人民币。



在入股千里科技的同日,奔驰宣布与智驾公司Momenta联合研发的新一代辅助驾驶系统即将发布,该系统将率先搭载于今年秋季上市的国产全新纯电CLA车型,并后续扩展至更多车型。



据悉,奔驰曾参与Momenta2017年的B1轮融资和2021年的C轮融资,并计划于202411月追加投资7500万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奔驰与千里科技的主要股东吉利也保持着长期合作。2018年,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收购了奔驰9.69%的股份,成为当时单一第一大股东。



2019年,奔驰与吉利宣布各持股50%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smart品牌,推动其向高端电动智能汽车转型。20243月,smart完成3亿美元A轮融资,投后估值达400亿元人民币。




“老壳”新故事



据悉,千里科技的前身是尹明善于1992年创立的力帆股份。



2020年,因力帆股份无法清偿到期债务,多家供应商向法院申请对力帆旗下公司进行重整。同年8月,力帆股份公告披露,公司涉诉1178件,涉及金额50.37亿元。



2021年,在重庆两江新区与吉利的联合牵头下,力帆完成重整;此后,公司证券简称由“力帆股份”变更为“力帆科技”,吉利成为重要股东,并将业务重心转向“换电市场”与B端市场,推出“枫叶”“睿蓝”两个新能源汽车品牌。



不过,吉利主导的“整顿”并未持续太久。20247月,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印奇旗下的重庆江河顺遂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24.30亿元受让吉利科技集团间接持有的力帆科技19.91%股份,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同年10月,印奇出任公司董事长。



印奇上任后,公司首先迎来名称变更20252月,力帆科技发布公告,将证券简称由“力帆科技”变更为“千里科技”。



不过,更大的变化是在经营战略上。在印奇带领下,千里科技重点发力智能驾驶,开始向AI+车”转型。



以往财报中,千里科技表示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摩托车等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而在2025年报中,公司将业务划分为终端业务与科技业务,其中科技业务为核心增长引擎,重点深耕智能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领域。



为了推动智驾业务,除旷视科技带来的AI人才外,20256月,千里科技还引入王军担任公司联席总裁,全面负责科技业务板块,涵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



据了解,王军是华为车BU首任总裁,曾主导华为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研发与落地工作,推动华为与北汽、长安、广汽等车企达成合作。



在智能驾驶成果方面,20256月,千里科技发布面向L2+级别的“千里智驾1.0”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其中基础版搭载100TOPS算力,旗舰版则搭载700TOPS算力。



根据规划,千里科技将在未来六个月内发布L3级别的“千里智驾2.0”;2026年下半年,公司计划推出面向Robotaxi场景的L4级“千里智驾3.0”。



此外公司正基于多模态大模型与端到端语音大模型,开发以AI Agent为核心的新一代智能座舱方案。该方案具备多模态超自然交互、全融合地图人机共驾、第三生活空间及端云一体融合记忆等特性,目标是将座舱打造为“超级AI Agent”。



与此同时,“智驾”概念也吸引了资本关注。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113.69%;截至当前股价升至13.15/股,总市值逼近600亿元,2025年内累计涨幅达71.90%,仅8月涨幅就达43.80%市盈率(TTM)飙升至1321.34倍。




含金量几何?



虽然转型智能驾驶为千里科技赢得了市场关注,但其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概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绩。



从业绩数据来看,千里科技近年来的主要业绩来源仍为汽车、摩托车销售收入。2024年,该公司汽车业务销售收入42.17亿元,约占营业总收入的59.95%;摩托车及通机业务收入25.68亿元,约占营业总收入的36.50%



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汽车业务销售收入26.73亿元,约占营业总收入的63.89%;摩托车及通机业务收入14.84亿元,约占营业总收入的35.47%



此外,千里科技近年来业绩变动幅度较大。2022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6.54亿元,同比增长117.59%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177.99%



2023年,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1.79%,跌至67.6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4.35%,跌至0.24亿元。对此,千里科技表示,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销量未达预期,影响了当期收入及利润。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千里科技营收分别为70.35亿元、41.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4%40.0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0亿元、0.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28%19.00%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千里科技归母净利润为正,但其扣非净利润均为负数。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35亿元、-0.68亿元、-1.34亿元。



具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千里科技的盈利主要依赖政府补助。财报显示,该公司当期“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70亿元。



而为加速智能驾驶转型,千里科技近年来亦持续烧钱2024年,该公司研发费用4.07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2.15亿元几近翻倍;2025年上半年,其研发费用2.88亿元,同比大增59.67%



与此同时,千里科技的财务压力有所增大。2024年初,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5.13%,流动比率1.11,速动比率0.69;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资产负债率上升至48.38%,流动比率下滑至0.87,速动比率下滑至0.56



总的来看,尽管奔驰“建仓”抬高了市场的期待,但在智能驾驶的激烈竞争中,千里科技能否凭借技术积累与资本助力实现“弯道超车”,仍需时间与实绩来验证。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