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万亿ETF撑起A股“稳定器”大旗?

2025-10-30 齐梦凡
4894
5.6万亿ETF撑起A股“稳定器”大旗?

ETF从破万亿到5.6万亿,仅用了不到6年时间。2025年三季度,公募基金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其中,ETF规模单季增幅高达30%。截至目前,ETF规模已突破5.6万亿元。而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张,其正扮演市场“稳定器”的角色。不过需要注意的是,ETF的调仓在某些时点会成为相关成分股暴涨暴跌的“元凶”。


ETF市场正经历爆发式增长。



近日,沪深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全市场非货ETF规模已突破5.6万亿元,产品数量超1300,规模增长幅度远超去年全年。



Choice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ETF规模分别为1.11万亿、1.41万亿、1.61万亿、2.05万亿、3.73万亿。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张,ETF正扮演市场“稳定器”的角色。具体而言,其持续稳定的持仓行为,有效平滑了因资金大进大出带来的市场波动。同时,在市场下跌期间,ETF常常成为投资者抄底的首选工具,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撑。此外,ETF所跟踪的基准指数普遍采用市值加权法编制,成分高度分散,这使得即便在面临大规模赎回时,对单一成分股的冲击也相对有限。



然而,另一方面,当指数进行成分股调整时,大量被动资金的同步调仓会在短期内对个股价格形成显著影响。例如,寒武纪在面临指数权重调减时,就因ETF集中减仓而导致股价出现明显回调。




ETF大爆发



ETF规模从1万亿到5万亿,只用了不到6



2004年首只ETF产品问世到规模突破万亿,用了近十六年。而后,自2020年开始,ETF规模增长便驶入快车道。具体来看,Choice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ETF规模分别为1.11万亿、1.41万亿、1.61万亿、2.05万亿。



值得注意的是,ETF发展最快的是2024年,这一年规模增加了近1.7万亿。这一爆发式增长与政策面的推动密不可分2024年三季度以后,在政策推动下A股市场迎来强势反弹,投资者积极通过加仓ETF参与行情,推动ETF基金整体规模及其在市场中占比显著提升。



进入2025年一季度,增长趋势虽得以延续,但增速有所放缓;随后在二季度和三季度,增速再度回升。截至三季度末,被动基金规模占比已约达33.55%,较上季度末提升3.2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ETF规模合计约5.6万亿元,单季增幅高达30%,其在被动基金中的占比也进一步提升至78%



作为资金布局A股的重要通道,ETF市场持续活跃。西南证券研报显示,截至上周五,市场共有1328只上市交易的ETF,规模合计56876.57亿元。股票型ETF中规模指数ETF规模最大,为24651.21亿元,其次是主题指数ETF,规模为7955.47亿元。



权益类宽基ETF方面上周沪深300主题板块ETF规模增加最多,为343.91亿元,中证2000主题板块ETF规模减小最多,为2.75亿元。



若从主题ETF观察,资金偏好更为清晰。数据显示,资金净流入前5的主题机器人、港股红利、证券公司、恒生科技港股创新药主题。其中,恒生科技主题板块ETF资金净流入最多,为11.68亿元;上证50主题板块ETF紧随其后,资金净流入8.79亿元。而创业板主题板块ETF遭遇大规模资金流出,净流出金额达56.47亿元。



从行业格局来看,据西南证券统计,截至20251024日,共有54家基金公司开展ETF业务,管理规模集中度较高,非货币ETF管理规模前十、前二十的基金公司管理规模累计占比分别达77.56%94.95%



其中,非货币ETF管理规模前5的基金公司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管理规模分别为9128.14亿元8602.08亿元5989.71亿元3618.08亿元3468.80亿元,占比分别为16.54%15.58%10.85%6.55%6.28%




ETF成市场稳定器?



事实上,美国、日本等市场的ETF多诞生于救市需求,旨在通过提供新型投资工具和风险对冲手段以稳定市场。与之相比,在我国,ETF最初虽作为金融产品创新的战略部署推出,但如今随着规模的逐步扩大,正发挥平滑市场波动的作用。



首先,ETF本质上是一种公募基金产品。与普通公募基金不同的是,ETF不仅能够在场内交易,同时其在任何市场环境下都需维持接近满仓的仓位水平,即便在市场大幅下跌时也无法主动降仓。



从这一角度看,其持续稳定的持仓行为有助于减少因资金大进大出带来的波动,从而对市场整体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其次,在市场下跌期间,ETF常常成为投资者抄底的首选工具。具体而言,以沪深300ETF和中证500ETF为例,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2018年及2020年的三次市场大幅调整中,其份额均呈现增长态势。这一现象反映出,投资者在市场下跌中虽有抄底意愿,但往往不愿承担个股的高风险,转而想要通过ETF分散布局、参与市场。这种工具性优势使ETF市场动荡期中有效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



除了投资者想要通过投资ETF分散风险之外,中央汇金等机构也在通过ETF稳定市场。自去年9月以来,以中央汇金为代表的国家队持续借道ETF入场,并于今年4月再度大举增持,成为维护市场稳定的关键力量,实质上发挥着平准基金的作用。



在投资方向上,中央汇金在投资方向上更侧重于宽基ETF,体现出其在维护市场整体稳定方面的战略意图。



此外,由于ETF所跟踪的基准指数普遍采用市值加权法编制,其成分本身就高度分散。即便在投资者赎回份额、需要卖出相应股票时,其对单一成分的影响也较为有限,从而有效控制了市场冲击。相比之下,若将同等规模的资金集中投向单一个股,则极易引发该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甚至可能放大市场恐慌情绪。



需注意的是,近年来A股结构性行情凸显,个股表现高度分化,资金借道ETF布局热门赛道的趋势日益显著。对普通投资者而言,精准捕捉市场热点的难度不断攀升。而行业主题ETF则提供了低门槛、高效率的参与方式,使投资者能够便捷地切入创新药、半导体等前沿领域,共享行业成长与估值提升的双重红利。



在本轮以AI算力为代表的科技浪潮中,中际旭创、新易盛等一批行业龙头凭借其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被纳入创业板50以及多个半导体、AI主题指数,并占据较高权重,进而引发ETF被动配置。



以中际旭创为例,作为创业板和沪深300的权重股,截至20256月末,其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有三只ETF产品。




个股暴涨暴跌的背后推手



ETF在平滑市场波动的同时,也成为部分个股暴涨暴跌的助推器。



2025年前三季度,A股主要指数震荡上行。截至9月底,上证指数年内上涨15.84%;深证成指与创业板指表现更为强劲,涨幅分别达29.88%51.20%



进入四季度,市场延续上涨态势1029日,沪指站上4000点,创逾10年新高。在这轮上涨行情中,科技、创新药、互联网等行业ETF规模显著扩张为牛市的形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创新药赛道为例Choice数据显示,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规模从1月初的3.78亿元猛增至9月末的77.01亿元,增幅20倍,展现出极强的吸金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ETF的大幅调减或调增也会对个股形成短暂的冲击,加大个股的波动。



举例来看,今年8月底,寒武纪一度成为A股市场备受瞩目的千元股,股价突破1500/股,甚至短暂超越贵州茅台。




2025829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将对科创50等指数进行三季度定期调整,于912日收市后生效由于彼时寒武纪在科创50指数中的权重已达15%,超出10%的成份股权重上限,此次调整将触发大量跟踪该指数的被动资金同步调仓。



Choice数据显示,在829日至912日期间,寒武纪股价回调6.29%其中,94日,公司股价单日下跌14.45%



财报显示,截至9月底,寒武纪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共有4ETF产品,分别为易方达科创50ETF、华夏科创50ETF上证5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合计期末持仓市值超过230亿元。



再来看港股药捷安康。该股于今年623日登陆港股,13.15港元的发行价起步,在短短60个交易日内暴涨30倍。



药捷安康大涨原因或与其纳入港股通标的有关。98,药捷安康被纳入港股通及九只恒生系列指数受此影响,多只跟踪有关指数的ETF对其进行被动配置,这也导致了短期内场外套利资金形成的集中买盘,推动其股价快速冲高。98日至15日,公司股价在六个交易日内累计涨幅就已达到557.69%



然而,在创下历史高点后不久,药捷安康便遭遇了股价的大幅回调。916日该股出现剧烈震荡,股价从日内高点679.50港元/股下跌至192.00港元/股,单日跌幅达53.73%。随后,公司股价持续震荡下行,917日至1030日收盘,股价累计下跌8.85%



由此可见,未来随着ETF规模的不断扩张,其对A股市场的调节作用或将进一步凸显。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