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承压之际,华熙生物再遭原始股东减持
3117
与华熙生物 “牵手” 近七年后,国寿成达开始逐步减持,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减持不超过963.36万股,减持比例为2.00%。
11月4日,华熙生物发布公告称,股东国寿成达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963.3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2.00%。
目前,国寿成达直接持有华熙生物股份数量为2893.65万股,占华熙生物总股本的6.01%,是华熙生物的第二大股东。
这已是国寿成达对华熙生物第二次减持。此前在2024年10月31日至11月12日期间,国寿成达已减持5,496,782股,减持比例为1.14%,成交价格区间59.28-68.10元/股。彼时,受减持消息影响,华熙生物股价在公告发出次日大跌超16%。
据了解,国寿成达系中国人寿在2016年主导成立的大健康产业股权投资基金。2019年2月,国寿成达斥资12亿元,凭外部投资人的身份入股华熙生物,对其持股历程已近七年。从私募股权基金的生命周期规律来看,投资期一般为2至3年,退出期为3至4年。此次减持属 “合规操作”。
与原始股东减持不同的是,在此次减持公布前,华熙生物控股股东华熙昕宇刚刚完成公司上市以来的首次增持计划:累计增持约451.9万股,总金额约2.57亿元,持股比例提升至60.11%。
着眼业绩层面,近年华熙生物业绩表现较为逊色。2023年陷入负增长后,营收持续下滑。已从2022年的63.59亿降至2024年的53.71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8.36%至31.63亿元;净利润为2.52亿元,同比下降30.29%。
单季度来看,华熙生物的盈利已连续两个季度同比改善,今年第二、第三季度净利分别上涨20.89%、55.63%。但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华熙生物对销售费用的有效控制;其主力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仍未止住下滑趋势,上半年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约34%。
在业绩下降的同时,华熙生物股价走势也并不乐观。11月5日收盘,报50.06元/股,较其股价历史高点314.99元相比,跌幅超八成,市值已降至241.1亿元。
面对多重压力,华熙生物也开启了“自救”之路。今年3月,其董事长赵燕宣布从研发端重回经营一线、并在经营理念、业务方向及人才组织模式方面进行了系统性调整。后又在九月初宣布拟出资1.38亿港元,认购圣诺医药1156.83万股,欲将公司业务拓展至小核酸创新药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