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阵营持股或反超涌金投资,凯利泰话语权“争夺”升级?
昔日骨科“白马”凯利泰长期以来均无实控人,公司阵营分为董事长袁征和“涌金系”两派。现如今,袁征及其欣诚意酝酿增持凯利泰;交易完成后,袁征、欣诚意及其一致行动人对凯利泰的持股数将反超第一大股东涌金投资。而这,是否预示着凯利泰话语权的“争夺”正暗流涌动?
董事长“阵营”正步步为营增持公司股权。
1月22日,凯利泰公告,自1月20日起的6个月内,公司董事长袁征及袁征持股87.59%的欣诚意拟合计增持公司股份不低于1035.78万股。1月20日至1月21日期间,两者已经斥资2317万元增持312.07万股股份。
公告显示,本次增持前欣诚意、袁征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凯利泰4055.11万股。按此标准推算,未来半年内欣诚意、袁征及一致行动人总共将持有凯利泰至少5090.89万股;而这一持股数量,将超过当前凯利泰第一大股东涌金投资直接持有公司的5010万股股份。
深入剖析发现,凯利泰目前没有实际控制人,袁征和“涌金系”是这家“无主”公司内部的两大“阵营”。因此,此次股份增持也引发了市场对于凯利泰话语权“争夺”的联想。
董事长阵营欲“上位”第一大股东
一直屈居第一大股东涌金投资背后的董事长“阵营”开始“蠢蠢欲动”。
1月22日,凯利泰发布公告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欣诚意和董事长袁征于2025年1月20日至1月21日花费2317.08万元,以集中竞价的方式增持公司312.07万股股份。
剔除凯利泰回购专用账户中股份数量后,此次增持股份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0.4352%。增持完成后,欣诚意和袁征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从5.6556%增加至6.0908%,持股数从4055.11万股增加到4367.18万股。
据悉,欣诚意、袁征的一致行动人还包括莱艾福、仲翼投资和凯利泰总经理王正民。剖析各自关系来看,欣诚意87.59%股权的持有人为袁征,仲翼投资100%股权持有人严航,而袁征与严航为兄弟关系。
此外,王正民既是欣诚意监事,又持有欣诚意12.41%股份;而莱艾福为袁征实控企业,袁征持有60.89%股权并任执行董事,王正民持有2.04%股权。
公告显示,自2025年1月20日起的6个月时间内,欣诚意及袁征计划增持凯利泰合计不低于1035.78万股。
当然,这一数额是包含现已增持312.07万股股份基础上的。按此计算,欣诚意和袁征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或将进一步上升到至少5090.89万股,数量方面超过当前涌金投资所直持有公司的5010万股股份。
资料显示,以袁征为首的管理层可谓是凯利泰“元老”。据公司招股书,发行前袁征通过欣诚意、莱艾福间接持股9.761%、1.564%,严航通过仲翼投资间接持股3.706%。
而“涌金系”也与凯利泰拥有深厚渊源。截至上市之前2011年12月31日,上海祥禾持有公司5.882%股份,现已被注销的上海祥禾此前实控人为“涌金系”掌门人陈金霞。
并且,彼时凯利泰的保荐人为国金证券。据了解,这家注册地位于四川的券商控股股东是长沙涌金(集团)有限公司,实控人同样为陈金霞。
2018年,凯利泰正式引入涌金投资。公告显示,当年2月9日,涌金投资受让5010万股公司股份,转让价款合计4.46亿元。
彼时权益变动完成后,涌金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凯利泰6973.21万股股份,占当时公司总股本的9.74%。至此,涌金投资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不过,无论是袁征方面亦或是“涌金系”,最终都没有完全“拿下”凯利泰。回溯历史,自上市以来,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位置始终空缺。
谁主凯利泰?
“无主”的凯利泰背后,袁征阵营与“涌金系”的话语权分布又如何?
凯利泰官网显示,现在公司董事会成员共有7位,分别是四位董事——袁征、王正民、王冲、惠一微,三位独立董事——郑卫茂、戴雪光、鲁旭波。
着眼董事,袁征、王正民为一致行动人,属于同一“阵营”。惠一微为2024年5月22日刚被选举而来,而涌金系则与王冲有关联。
资料显示,2020年12月16日,凯利泰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会上选举王冲担任公司董事。
凯利泰2023年年报显示,王冲于2021年11月起在苏州舒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后称“苏州舒通”)担任总经理。据企查查统计,苏州舒通股东上海聚澄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苏州工业园区涌望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皆属涌铧投资,最终控制者仍是陈金霞。
值得一提的是,王冲曾对凯利泰就经营事宜产生分歧。
2021年5月7日,凯利泰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对外投资暨关联交易的议案》。
具体来看,凯利泰参股公司利格泰拟进行增资,增加注册资本至4439.6万元。增资完成后,凯利泰拟以1945.3万元对利格泰进行增资,之后公司将持有利格泰6.178%股权。
但在公告中,凯利泰指出王冲反对《关于公司对外投资暨关联交易的议案》,理由涉及股权激励目标以及股权激励不合规等方面。
回顾2018年入股凯利泰之初,涌金投资的身份是战略投资者。凯利泰曾表示,涌金投资将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机构决策,实现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保值增值。
彼时,招商证券在对凯利泰的研报中也曾指出,涌金投资属于长期财务投资者,以涌金投资主导的股东结构将使公司转变为董事会控制下的经营模式,(涌金投资)与公司内生外延并重的战略发展思路较为契合,未来存在一定的资产注入预期。
不过,虽然涌金投资以第一大股东身份进入,但从后来凯利泰的多次并购交易来看,公司的发展战略走向似乎更倾向于袁征一方。
譬如,上海脊光就是典型案例。2020年12月1日,凯利泰公告受让上海脊光16.67%股权,袁征则是当时上海脊光的董事长。收购估值方面,上海脊光股东全部权益价值的估值结论为2.54亿元,增值率达2298.39%。
纵观2020年以来,凯利泰多次发布“对外投资暨关联交易”或者“与关联方共同投资暨关联交易”公告,涉及投资利格泰、上海赛立维、上海脊光、动之医学等标的。而细看关联方名单,皆有袁征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同在2020年,凯利泰曾宣称引入战略投资者——淡马锡富敦投资、高瓴资本。根据公告,淡马锡富敦投资将通过行使股东表决权、股东大会提案权、提名上市公司董事候选人等方式实际参与上市公司公司治理,高瓴资本完成认购后有权基于其享有的股东权利提名1名董事候选人。
但是,2020年11月20日,凯利泰最终宣布其凯利泰不再引进淡马锡富敦投资、高瓴资本作为战略投资者。
落魄的“骨科白马”
相较“巅峰期”,当前凯利泰市值缩水近180亿。
在2020年三季度,公司最高市值一度接近230亿元。而截至1月24日收盘,凯利泰总市值仅50.62亿元。
资料显示,凯利泰主要业务属于骨科植入医疗器械的生产、研发、销售及服务。细分来看,公司主力产品包含椎体成形微创产品、器械消毒服务、射频消融产品、医疗器械贸易。
从业绩方面看,2020年成为了凯利泰的经营分水岭。
在此之前,凯利泰成长性显著。2009年至2019年,公司营收从3877万元上升至12.22亿元,期间每一年度均维持同比正增长;同一时段,公司扣非净利润自1753万元攀升至2.826亿元。
2020年,凯利泰取得10.62亿元营收,同比下滑13.15%,扣非净利润录得-1.624亿元,同比减少157.47%。
2021年到2023年,凯利泰业绩同样平淡,三年度分别实现营收12.69亿元、11.66亿元、9.563亿元,扣非净利润为8068万元、-2710万元、6165万元。
而亏损则是因为2020年至2023年期间,凯利泰曾多次进行商誉减值。
2020年年报中,凯利泰曾表示,国家心脏支架类医疗器械带量采购政策将于2021年度正式实施,全资子公司宁波深策营运模式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当年度公司对其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3.7亿元。
据悉,2016年11月,凯利泰通过原全资子公司易生科技以3.9亿元价款收购宁波深策100%的股权,并于2017年3月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此后,宁波深策成为全资孙公司纳入合并报表,形成商誉3.85亿元。
2022年,凯利泰又计提了与子公司艾迪尔相关的商誉减值准备1.98亿元。回顾前情,在2014年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并支付部分现金的方式,先期收购艾迪尔80%股权,并完成并表;2016年,公司再以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形式购买艾迪尔剩余20%股权;最终,收购艾迪尔使得公司合并报表形成商誉3.47亿元。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凯利泰尚有5.97亿元商誉在帐,占净资产比例约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