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时代的财富“锚点”——黄金的战略价值再审视


在全球关税博弈加剧的当下,黄金正以其穿越周期的 “硬通货” 属性,成为投资者抵御市场波动的重要选择。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背景下,贸易摩擦与货币信用体系波动引发市场对传统资产的重新审视。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关于债务危机的警示,折射出现代信用货币体系的潜在风险。
而黄金的抗通胀性及与权益资产的低相关性,使其在资产配置中展现出独特价值——既能对冲地缘政治与经济波动风险,又能通过科学配置优化组合收益。
今年三月,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警告:美国若无法将年度财政赤字控制在GDP的3%以内,三年内可能爆发债务危机。这一警示迅速引发市场对信用货币体系稳定性的担忧,也让黄金再度成为焦点。
在达利欧的分析逻辑中,现代货币体系依赖信用创造,即货币发行本质上以债务为根基。如果债务过多且投资者对其失去信心,货币就会迅速贬值,甚至可能导致金融危机。
相比之下,黄金是一种不依赖债务且较为稳定的“替代货币”。其稀缺性、稳定性、可分割性以及全球公认的流通属性,共同构筑了黄金作为 “硬通货” 的底层逻辑。
这种逻辑在市场实践中不断得到印证。自特朗普宣布对多国征收 “对等关税” 以来,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如阴云笼罩市场,而黄金价格却在地缘风险与政策震荡的双重催化下,持续在高位区间运行。
历史规律亦呈现出相似的轨迹。每当全球经济面临重大危机,黄金价格往往会上涨。以2020年新冠疫情为例。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扩散,各国经济遭受严重创伤,全球供应链断裂,失业率大幅攀升。为应对危机,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大规模财政与货币刺激政策。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前景的预期趋于悲观,促使黄金需求急剧增长。2020年8月,黄金价格突破每盎司1900美元关口,创下了历史新高。
如果说短期危机中的金价上涨是市场情绪的应激反应,那么全球央行的长期购金行为,则更清晰地揭示了黄金的战略价值。2022年以来,全球央行年度购金量连续三年突破1000吨。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2024年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指出,2025年预计全球央行的购金需求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全球资产配置之父加里·布林森有这样一句名言:“做投资决策,最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市场,确定好投资类别。从长远看,大约90%的投资收益都是来自成功的资产配置。”
这一观点为我们揭示了资产配置在投资中的底层逻辑——科学的资产组合构建,本质上是通过不同类别资产的特性互补,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动态平衡。从居民资产配置的视角考量,一份“稳健”的资产规划,需要纳入一定比例具备稳定特质的“基石型”资产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而黄金,正是此类优质选择中的一员。
为何黄金能担此重任?
这与其独特的资产属性密不可分。在经济运行呈现不稳定态势、通货膨胀预期处于高位,抑或地缘政治格局趋于紧张的周期内,黄金资产一般展现出较为良好的价格表现。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也曾提到黄金的配置比例可以占到投资组合的10%至15%左右,他认为“这种少量的黄金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并使投资组合多样化。”
如果说黄金的抗风险属性是其成为 “稳定器” 的第一层逻辑,那么其与权益类资产的互补性,则构成了第二层配置价值。从长期视角观察,黄金与以沪深300指数为代表的权益类资产,展现出一定程度的负相关特性。
华安基金首席指数投资官、总经理助理、基金经理许之彦也提到,除了抗风险、抵御通胀、抵御货币超发以外,黄金的稀缺性、收益性、与股票等其他资产的低相关性乃至负相关性等特征也值得关注,在资产配置组合中,加入黄金资产能够拓宽有效前沿,能一定程度分散风险并增厚收益。
与此同时,国际投行纷纷上调黄金价格预期,为市场注入强心针。高盛集团最新报告指出,受地缘政治风险与货币体系重构影响,现货黄金价格预计2025年年底将达3700美元/盎司,2026年年中进一步攀升至4000美元/盎司。
瑞银全球财富管理首席投资官 Mark Haefele 亦强调:“适度配置黄金已被证明能有效对冲贸易不确定性冲击。” 尽管金价近期强势上行,其团队基准预测仍认为2025年金价有望触及3500 美元/盎司,上行空间依然显著。
面对黄金市场的结构性机遇,投资者该如何把握?
在投资工具的选择方面,黄金股票ETF不仅能精准跟踪黄金价格走势,更以低门槛、易操作的特性,为普通投资者打开了黄金市场的大门。
在国内公募基金行业中,华安基金在黄金ETF及联接基金领域属于首批进行战略布局的公司,其前瞻性布局展现出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
以具体产品为例,华安黄金ETF(518880)于2013年7月18日正式成立,主要投资目标为紧密跟踪国内黄金现货价格的表现,在跟踪误差控制方面表现卓越,年化跟踪误差同类排名领先。近一年,AU9999黄金涨幅达38.85%,如此强劲的市场表现,顺势也为华安黄金ETF带来了不错的收益。
而场外投资者,则可将目光聚焦于华安黄金ETF联接基金(A类:000216,C类0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