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新能“引爆”资本狂欢,提前“埋伏”的中国人寿爆赚40亿浮盈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新能源产业正成为险企资本竞逐的新风口。7月16日,千亿新能源“航母”华电新能登陆A股市场。上市首日,华电新能报收7.18元/股,涨幅达125.79%,总市值超29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1年12月,中国人寿就以20亿元“入局”华电新能,成为华电新能最大的战略投资方和第三大股东。
7月16日,华电新能登陆上交所主板,上市首日股价盘中暴涨220%,市值一度突破3500亿元,创下千亿市值新股上市首日涨幅纪录。
然而,在创下这一惊人涨幅后,其股价很快呈现冲高回落态势,最终收盘报7.18元/股,不过仍较发行价上涨125.79%。截至7月17日收盘,华电新能股价小幅回调至6.52元/股。
作为中国华电集团旗下新能源核心平台,华电新能此次A股上市募资金额达181亿元,资金将投向风光大基地等绿色能源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IPO之前,险资巨头中国人寿就已抢先布局。早在2021年底,中国人寿就以20亿元战略投资成为其最大外部股东。而在本次IPO的战略配售中,中国人寿再次加码,稳居第三大股东之位。事实上,这并非孤例。近年来中国人寿持续扩大新能源投资版图,先后布局中核汇能、电投产融等多家能源企业。
除中国人寿外,中邮保险、瑞众保险等险企也在加速布局新能源领域,通过战略投资或二级市场举牌等方式,“抢占”新能源优质标的。
上市首日盘中最高涨幅近220%
7月16日,华电新能登陆上交所主板,A股市场迎来本年度最大规模IPO。上市首日,华电新能股价一路飙升,盘中最高涨幅近220%,市值一度突破350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华电新能盘中涨幅创下A股市场千亿市值公司上市首日最高涨幅纪录,远超中国石油保持的191.14%的历史表现。
事实上,这已是华电新能第二次上市。其前身华电福新曾于2012年在港交所上市,后因估值不理想、融资受限等因素于2020年私有化退市。而后,公司又在2022年3月转战A股市场,向上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公开资料显示,华电新能主营业务为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新能源项目的开发、投资和运营,是我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中国华电的唯一风光电整合平台。股权结构显示,中国华电通过旗下华电福瑞、华电国际合计持有华电新能83.43%的股份,是其实际控制人。
根据招股书,华电新能本次发行价格3.18元/股,发行股票数量49.69亿股(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57.14亿股(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后),分别对应募资158亿元、181亿元。此次,募集资金将用于风光大基地项目、就地消纳负荷中心项目、新型电力系统协同发展项目及绿色生态文明协同发展项目。
从新能源发电规模来看,招股书显示,华电新能的总装机容量已从2022年的3518.62万千瓦升至2024年的6861.71万千瓦。截至2024年末,其风电装机容量达3202.45万千瓦,占市场份额6.15%;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3659.26万千瓦,占市场份额4.13%,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及发电量规模均位于行业前列。
随着风力、太阳能发电项目装机容量不断增加,公司收入规模呈现上升趋势。具体来看,最新财务数据显示,公司资产规模已突破4400亿元大关,主营业务持续向好。2022年至2024年,华电新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46.73亿元、295.80亿元、339.6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85.22亿元、96.20亿元、88.31亿元。
进入今年一季度,华电新能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2025年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28亿元,同比增长16.19%;归母净利润为29.22亿元,同比增长5.89%。
中国人寿“买”成第三大股东
华电新能作为中国华电集团旗下唯一新能源发展和整合平台,在上市前就已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
华电新能的股东阵容堪称豪华。招股书显示,中国国新、国家绿色基金、特变电工等多家大型企业及投资机构均为其战略投资者。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两大险企也出现在其上市前的股东名单之中。
追溯历史可以发现,2021年12月,华电新能前身华电福新完成了一轮重要的增资扩股。彼时,公司引入13家战略投资者,共募资150亿元。其中,根据中国人寿官方公众号内容,中国人寿以20亿元的投资,成为其最大的战略投资方;平安人寿则以5.5亿元的投资,亦为13家战略投资者之一。
根据最新招股书披露,在本次发行前,中国人寿持有华电新能7.96亿股股份,持股比例2.21%,为其第三大股东;平安人寿持股数量为2.19亿股,持股比例0.61%,在其15位股东中排14位。
在华电新能此次IPO过程中,中国人寿继续参与战略配售,获配3.01亿股,获配金额9.59亿元。此次战略配售之后,中国人寿对华电新能的持股数量进一步增至10.97亿股,继续保持其第三大股东的地位。
若按华电新能7月17日的收盘价6.52元/股计算,中国人寿此次投资或已揽获超40亿元浮盈。
事实上,华电新能只是中国人寿新能源布局的“冰山一角”。近年来,该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版图正在快速扩张。
2024年12月2日,中国人寿子公司国寿资产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参与中核汇能的二次增资,该次投资规模将不超过6.85亿元,与首次增资合计规模将不超过29.9亿元,增资完成后持股比例仍为8.212%。
根据公告,国寿资产对中汇核能的首次增资发生在2022年5月。彼时,国寿资产通过旗下“中国人寿-中核1号股权投资计划”参与中核汇能首轮增资。股权计划合同规模为29.9亿元,实缴资金规模为20.552亿元。投资完成后,国寿资产获得中汇核能8.212%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一大战略投资者及第二大股东。
今年3月18日,中国人寿发布《关于举牌电投产融股票的信息披露公告》。公告显示,中国人寿及一致行动人将举牌A股上市公司电投产融,预计持有该公司股份43.31亿股,占权益变动后总股本的25.054%。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举牌源于电投产融的资产重组。电投产融拟通过资产置换和发行股份方式,购买电投核能100%股权。其中,中国人寿作为电投核能第二大股东,以其持有的电投核能26.76%股权作为对价认购电投产融增发的股份。
权益变动完成后,中国人寿及一致行动人持有电投产融股份的比例将从0.00814%上升至25.054%。也就是说,在此次交易中,中国人寿无需支付资金即可获得电投产融25.054%的股权。
这一系列战略投资的背后,是中国人寿持续增长的资产规模。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国人寿总资产达6.98万亿元,投资资产达6.82万亿元,较2024年底均增长3.1%。实现总投资收益537.67亿元,总投资收益率为2.75%;净投资收益442.47亿元,净投资收益率为2.60%。
险资加速抢滩新能源产业
近年来,保险资金一直在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力度。
以瑞众保险为例,2024年11月1日,瑞众保险发布公告宣布举牌龙源电力。具体来看,瑞众保险在10月28日买入龙源电力H股418.80万股,使得其总持股量达到4.18亿股,占总股本的5%,触及举牌线。
值得注意的是,达到举牌线之后,瑞众保险并未停止增持步伐。根据最新港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8日,经过多次加仓后,瑞众保险持有龙源电力H股的股份数达5.32亿股,持股比例已攀升至16.04%。
与此同时,信泰人寿也在持续布局龙源电力。港交所7月3日披露的公告显示,信泰人寿此次以每股均价6.7263港元增持龙源电力H股800万股股份,投资总额约为5381.04万港元,增持后,信泰人寿的持股数量达3.41亿股,持股比例升至10.27%。
据悉,龙源电力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以开发运营新能源为主的大型综合性发电集团,隶属于国家能源集团,2009年作为“新能源第一股”在香港主板上市后,又于2022年在A股上市。
再来看中邮保险,2024年11月12日,中邮保险发布公告称,公司已签署协议,计划向中国华能集团旗下的华能新能源投资约40亿元。公开资料显示,华能新能源的主要业务为国内外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建设与运营。该公司此前曾为港股上市公司,2020年2月完成私有化退市。
值得关注的是,这并非中邮保险首次投资新能源领域。据悉,2022年10月,该公司曾向国家电投旗下的电投融和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注资20亿元。
此外,长城人寿也持续加码绿色能源领域投资。据港交所披露的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0日,长城人寿再次增持绿色动力环保82.9万股股份,增持之后,长城人寿持有绿色动力环保的股份数达1.22亿股,持股比例进一步上升至30.11%。
这一系列的布局表明,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新能源产业正成为险资长期股权投资的“新蓝海”。